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Diethard Tautz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


2025年7月31日上午10:00,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会士、马克斯·普朗克进化生物学研究所进化遗传学系主任Diethard Tautz教授,应北京大学基因功能研究与操控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进行学术访问,并于吕志和B101会议室发表了题为“The Evolution Fluidity of Sex Difference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功能研究与操控全国重点实验室陆剑教授主持。

自孟德尔遗传学与达尔文演化论提出以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多基因调控可产生连续变异的表型谱系。然而,传统性别分类长期被视为严格的二元系统(binary system)。性选择驱动雌雄表型分化,导致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进化速率加快。Diethard Tautz教授团队通过对小鼠和人类数据库中的不同组织进行分析,揭示了性别差异的非二元性特征。在小鼠中,性别偏倚基因在肝脏、肾脏等躯体器官中显著富集,且表现出高度的器官特异性;其中,仅有3%的性别偏倚表达模式在近缘物种间保守。对人类数据的分析发现,脂肪组织和乳腺中的体细胞性别偏倚基因数量最多,反映了生理功能差异,而大脑中的性别差异则较为微弱,且基因表达谱高度重叠。这些结果说明,性别表型并非严格二元,而是呈现连续分布的“mosaic”结构,受多基因调控。

Diethard Tautz教授通过实证案例与多维数据,系统解构了自然选择框架下性别差异的动态演化路径。其研究有机整合分子生物学机制与群体遗传学模型,阐明环境适应性如何驱动性别相关性状的"流动性"演化。在交流互动环节,Diethard Tautz教授耐心回答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关于性别差异演化相关的问题,现场讨论深入,气氛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次报告深化了大家对性别演化领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