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avid Drake教授应邀访问重点实验室并做学术报告

2024年4月22日,应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晟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大军博士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David Drake教授访问我院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实验室,并于下午在吕志和楼B101报告厅进行了题为“Wind Energy and Flying Wildlife”和“The UW Urban Canid Project: Studying coyotes and red foxes in Madison, WI”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王大军博士主持。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中,Drake教授就风力发电机对鸟类与蝙蝠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享。过往的研究认为风机造成蝙蝠的死亡率高于鸟类的主要原因是,风机由于旋转产生气压差,导致动物飞入风机区域内后飞行能力受到影响,发生撞击死亡,蝙蝠的翅膀力量以及体型总体上小于鸟类,因此受到风机的影响更严重。Drake课题组对该假设进行了验证。在对风机造成死亡的蝙蝠进行的尸检中,大部分蝙蝠有骨折出现,且集中在头骨和身体前部,部分个体伴随翅膀、耳朵的损伤以及肺部出血,指示了死亡蝙蝠与风机发生撞击且受到了气压差效应影响。

Drake教授也分享了对风机建造前、后以及更长时间尺度内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研究。对风机区域进行的持续的猛禽调查显示,风机建成并开始运行后的两年中,该区域内的猛禽数量相比建造前有显著的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到风机建成后的7-8年时,猛禽的数量可以大致恢复到建造风机前的水平,说明风机对鸟类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中,Drake教授主要分享了Madison城市中郊狼和赤狐的时空生态学研究。郊狼和赤狐是Madison城市中最常见的两种中等体型的食肉动物,其中郊狼相比赤狐具有更大的体型,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时间上,两个物种都倾向于在晨昏和夜间活动,日活动节律重叠较高;在空间上,郊狼主要占据城市中较为自然的区域,而赤狐则更多地在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活动,大部分赤狐和郊狼的家域没有明显的重叠。随后,Drake教授分享了红外相机拍到的郊狼与赤狐共存的画面,向我们揭开了城市中物种共存机制的冰山一角。此外,课题组还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发现郊狼相比于赤狐更多地携带寄生虫或传染病,主要原因可能是赤狐处在人类活动更密集的区域,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卫生要求,而更少受到蚊虫等病原中间宿主或寄生虫的影响。最后,Drake教授分享了课题组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城市中食物资源对郊狼和赤狐种间关系的影响、两种动物横穿道路的行为研究、科普工作以及公民科学等。

在交流环节,现场的师生就蝙蝠与鸟类识别与适应风机影响的机制、风机地区鸟类调查的类群、数据来源和调查区域、人类对赤狐与郊狼的认知和态度等话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看法,与Drake教授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讨论。本次报告深化了与会者对人类与野生动物关系以及城市野生动物生态学的认识,为本领域研究的扩展、深入以及多方合作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