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员应邀来我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学术交流


2023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何祖华研究员应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毅教授的邀请,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101报告厅进行了题为“植物免疫与病原菌毒性的共进化和广谱抗病重构”的报告。

在水稻生产中,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严重影响,病虫害控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有许多挑战,如:作物缺乏抗病资源、病原突变、农药滥用等。因此,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是国家的大战略。

何祖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植物中的被动防卫和主动防卫。其中,主动防卫又包括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发的免疫反应(PTI)和效应蛋白激发的免疫反应(ETI)。何祖华研究员接着介绍了水稻中的三个重要病害:纹枯病(真菌病害)、稻瘟病(真菌病害)、白叶枯病(细菌病害)。接下来,何祖华研究员介绍了水稻钙离子感受蛋白ROD1广谱调控水稻抗病害能力的分子机制以及免疫调控蛋白PICI1参与调控水稻的PTI和ETI从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对培育稳产高抗的作物品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和《自然》杂志。

一脚在前沿,一脚在田间,何祖华研究员不仅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ell, Nature, Science及其主要子刊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Cell, Cell Host Microbe, Science Advances等)上发表过百余篇论文,还将研发的广谱抗病基因无偿提供给多个种业公司和育种专家。目前,该基因已被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 40 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并审定多个新品种,抗病高产新品种已累计推广超3000万亩,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报告由瞿礼嘉教授主持,何祖华研究员的报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提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何祖华研究员的报告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不仅带给我们关于植物免疫领域前沿进展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了解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也激励着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挥洒汗水,不畏困难,永攀科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