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Daniel Falush研究员应邀学术访问并作报告

2024年6月2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Daniel Falush研究员受邀对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并于金光楼邓祐才报告厅进行了题为“An ancient ecospecies ofHelicobacter pylorisheds unexpected light on human dietary evolution”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国家重点实验室遇赫研究员主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胃部的微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强酸性的胃环境中生存,长期定殖人类宿主期间会扰乱胃粘膜,导致溃疡和胃癌等病变。幽门螺旋杆菌伴随着人类的迁徙而扩散,其基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可以反映人类的进化和迁徙历史。通过分析不同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变异,科学家能够追溯人类历史上的迁徙路线和相互关系。

Daniel Falush研究员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团队专注于开发大数据量基因组和宏基因组数据集分析方法,主要生物学研究目标是理解高度重组物种(如幽门螺杆菌和副溶血弧菌)中的遗传变异的成因及其效应。

在本次报告会上,Daniel Falush研究员从幽门螺旋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讲起,并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期的研究成果。通过广泛采集全球范围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样本,Daniel Falush团队识别出一种被称为“Hardy”生态种的幽门螺杆菌,该种的基因组大部分区域与来自同一区域更为常见的“Ubiquitous”种共享祖先,但部分基因中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这些基因多与外膜蛋白和与宿主相互作用因子有关。大多数“Hardy”生态种具有使用铁而不是镍作为辅因子的第二种尿素酶,并且有两个额外的VacA拷贝。“Hardy”生态种目前分布较为局限,但存在从人类“跳跃”到其他哺乳动物谱系中的特征。多态性数据的分析表明,“Hardy”生态种和“Ubiquitous”生态种自从人类离开非洲之前就在现代人类的胃中共存,并且两者都是由人类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功能分析表明,“Hardy”生态种的特有基因型与食肉有关,为人类饮食结构的变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Daniel Falush研究员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报告引发了师生的广泛互动和积极响应。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纷纷提问,Daniel Falush研究员就相关问题一一解答并探讨交流,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