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孔凡江博士应邀学术访问并作报告

2024年11月13日上午,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凡江教授受邀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学术访问,并于生命科学学院吕志和楼B101报告厅做了题为“大豆光周期开花和株型调控”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跟基教授主持。

孔凡江,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州市杰出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担任学术期刊《PNAS》客座编辑,《PlantPhysiology》、《Journal of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编委,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在此次报告中,孔凡江教授首先介绍了以大豆作为光周期研究的模式植物研究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E3,E4,E1突变可以适应高纬度,对长日照不敏感,而J基因突变导致低纬度晚花,从而提高产量,J基因是EC复合体的成员。最终建立了大豆从光受体到下游转录因子的光周期调控开花的遗传网络PHYA(E3E4)-J-E1-FT。在大豆光周期适应性进化研究中,介绍了了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PHYA (E3E4) -Tof11/Tof12-LHY-E1-FT分子调控网络,系统阐释了大豆中高纬度适应的多基因进化机制。 

此外,孔凡江教授介绍了大豆高产的理想株型,讲述了Rin1调控大豆节间距的分子机制,以及rin1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报告结束后,孔凡江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科研心得。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和讨论,会场气氛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