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大学Dr. María Flores-Tornero应邀来我重点实验室做学术交流

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化学生物技术研究所(ITQB NOVA)的青年科学家Dr. María Flores-Tornero应邀于6月7日访问了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生物技术楼301报告厅做了题为《Plant sperm cell research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biotechnology》的报告,主持人为瞿礼嘉教授。

Dr. María Flores-Tornero于2010年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并于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专攻植物代谢和发育的研究。2016年,她作为博士后加入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Stefanie Sprunck和Thomas Dresselhaus教授的研究小组,研究雌雄配子相互作用和植物有性生殖的演化。2021年,她加入了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化学生物技术研究所Jörg Becker教授的团队。2022年,她获得了玛丽居里奖学金,研究植物精细胞的特性以及其与雌配子的相互作用。

双受精机制是开花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中两个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起始胚胎和胚乳。双受精过程保证了植物物种的延续,并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由于植物精细胞包含在花粉中,难以单独分离,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粉上。然而,Dr. María Flores-Tornero关注精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希望通过分析精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获得与精细胞发育和功能直接相关的基因信息。

在报告中,她首先介绍了多种分离精细胞的方法,如显微操作、密度梯度离心和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并分享了每种方法的技术细节。接着,她分享了三个她正在进行的与精细胞功能相关的科学问题。首先是温度变化对精细胞功能的影响。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花粉对热胁迫非常敏感,然而精细胞的功能和活力如何受到温度调控尚不清楚。因此,Dr. María Flores-Tornero通过精细胞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研究温度变化对精细胞的影响。其次是“植物精细胞的获能”这一科学问题。哺乳动物精子在与卵子融合之前需要经历获能过程。植物精细胞是否也需要类似的过程仍有待探索。Dr. María Flores-Tornero希望通过分析精细胞的转录组数据来解答这个问题,并找到与精细胞获能相关的功能基因。第三个科学问题涉及精细胞的二型性,Dr. María Flores-Tornero希望通过分离同一个根花粉管中的两个精细胞,分别获得它们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以探究在转录水平上两个精细胞是否存在差异。

本次学术交流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现场气氛活跃。报告结束后,Dr. María Flores-Tornero与在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