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杰出讲席教授龙漫远博士应邀访问全国重点实验室并作学术报告

2025年7月22日下午15:30,应基因功能研究与操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瞿礼嘉教授邀请,芝加哥大学Edna K. Papazian杰出讲席教授龙漫远博士在北京大学生物技术楼报告厅作了题为“Func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new gene origination is a general evolutional process”的学术讲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众多师生踊跃参加,报告厅座无虚席,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龙教授简要介绍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氛围,并结合自己从知青到农学专业大学生,再到走进分子演化研究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其投身演化生物学研究的初衷与动力。在讲座主体部分,龙教授首先从“古基因”“旧基因”“青年基因”的概念出发,系统阐述新基因如何产生、如何被整合入基因调控网络,并进而参与生物功能的演化与多样性形成。他强调,基因功能的创新并非偶发事件,而是生命演化中的普遍机制。龙教授还介绍了他和同事在1993年于Science上发表了重要的研究论文,他们在一群非洲果蝇中发现了一个演化历史只有三百万年的年轻基因,并结合中华神话以及该基因代表的研究背景将之取名为“精卫”, 首次成功地展示了新基因的起源。

在随后的讲述中,龙教授指出,传统观点认为基因复制是新基因产生的主要路径,但他的研究发现还包括多个母基因外显子嵌合形成的新基因“斯芬克斯”(Sphinx)以及野生稻基因组中大量非编码序列逐步演化为具有功能的新基因。这些成果展示了基因起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明新基因在调控网络中的快速整合和功能发挥是一个可以通过图论等方法加以解释的系统现象。

此外,龙教授还探讨了性别相关基因从X染色体向常染色体迁移的可能机制,提出了新颖的进化假说,引发现场师生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在交流互动环节,龙教授耐心回答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关于基因功能演化、基因组创新等方面的问题,现场讨论深入,思维碰撞频繁。本次讲座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与科研思路。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基因演化过程中的机制理解和未来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