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雪梅教授获得2024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心(BEACON)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雪梅,因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获2024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24年11月5日早上九点,香港大学于崇光伉俪行政楼内星光璀璨,求是基金会主席查茂德、顾问何大一、施一公、田刚、朱邦芬悉数到场,和国内学术界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一起共同见证了“求是科技基金会2024年颁奖典礼”。经2024年度“求是大奖”评审委员会和基金会顾问并执行委员会审定,决定授予北京大学陈雪梅教授2024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陈雪梅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花的发育、植物small RNA和RNA修饰。她在microRNA (miRNA)发现和揭示miRNA的合成、降解、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陈雪梅课题组于2002年率先从植物中发现miRNA,是当时最早发现植物miRNA的3个课题组之一。发现了拟南芥的miR172通过特异地与决定花器官命运的APETALA2基因的mRNA碱基配对,抑制APETALA2蛋白质的翻译,从而调控花器官细胞命运决定;发现了植物miRNA合成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关键步骤,即甲基转移酶HEN1对miRNA/miRNA*双聚体进行甲基化,在最后一个核苷酸的核糖上加上一个甲基;发现甲基化的功能在于保护miRNA使其不受到核糖核酸外切酶从3’末端对其进行水解以及核酸转移酶对其3’末端进行加尾, 从而维持miRNA的稳定;发现降解miRNA的核糖核酸外切酶家族以及对3’末端进行加尾的两个核酸转移酶并揭示了miRNA的降解机制;发现植物细胞中miRNA抑制靶标RNA的蛋白质翻译是在内质网进行的,揭示了植物miRNA的一个重要活性是抑制靶标RNA蛋白质翻译,同时也发现了内质网对于miRNA这一活性的新功能。其在植物中发现的miRNA甲基化以及甲基化的功能引领了动物piRNA代谢的相关研究。动物piRNA 被HEN1在动物中的同源基因甲基化,并且piRNA甲基化同样保护piRNA使其不受到核糖核酸外切酶从3’末端对其进行水解以及核酸转移酶对其3’末端进行加尾。此外,首次鉴定植物中新型NAD+加帽修饰的RNA,揭示RNA介导的DNA甲基化和miRNA迁移的机制等,这些成果巩固了她在RNA领域的影响力。陈雪梅教授的工作显示出高度的创造力,她是植物RNA生物学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奠基者。

陈雪梅教授1988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她于1999年在罗格斯大学瓦克斯曼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于2005年晋升为讲席教授,并获得罗格斯大学董事会学术卓越研究奖。她于2005年转至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正教授,2013年晋升为讲席教授。自2023年2月起,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院长。

求是科技基金会2024年颁奖典礼现场,前排右4为陈雪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