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学术委员会简报
日期:2007.05.13
2008年5月13日,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生命科学大楼邓佑才报告厅召开了2007年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暨实验室全体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朱作言院士、中科院微生物学研究所方荣祥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王恩多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栋材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巩志忠教授、及室内学术委员赵进东院士、朱玉贤、苏晓东等1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重点实验室全体教师和同学们约2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进东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朱玉贤教授做了实验室2007年工作总结报告,植物与病原相互作用研究组李毅教授、RNA与蛋白质功能研究组郑晓峰、疾病功能基因研究组组长顾军教授、核酸疫苗研究组蔡宏、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研究组魏文胜先后在会上做了课题进展报告。报告会后进行了重点实验室2007年度开放课题评审以及讨论2007-2008年研究方向、课题设置等。朱玉贤教授首先作了发言,谈到2007 -2008年实验室科研经费比较充足,对更快更高水平的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介绍了5月3日胡锦涛主席参观实验室的情况,朱玉贤教授向他介绍了实验室情况,胡主席问了一个非常“到位”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棉花纤维整体比较长(平均达到3.3厘米),而我国棉花纤维平均长度只有3.0厘米左右呢?”朱玉贤解释说,虽然棉花原产美洲,我国主栽品种也大都引自美国,但长期的生态适应、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条件导致我国主栽棉花品种纤维长度达不到美国原产棉纤维的平均长度。现在,我们通过大规模基因芯片分析,找到了控制纤维伸长的主要代谢通路,为最终攻克这个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果能通过基因调控的手段实现棉纤维3.3cm的生长,那将对国计民生问题的一次重大贡献。各位学术委员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实验室最近一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进步,认为实验室2007年发表SCI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因子有明显提高。特别是赵进东教授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二等奖是在科研成果的取得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委员们对赵进东教授评为院士表示祝贺。委员们认为,研究成果的评定不能只看影响因子,还要从学科研究对国家和人类的重大影响来评价。委员们还认为,实验室存在课题研究项目比较分散的问题,应在深度上多挖掘,形成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专题项目,比如在棉花纤维伸长等几个植物研究项目可集中进行突破性研究,那么无疑对国家相关领域的国际位置的提升以及实验室发展都会更为有利。此外,应该建立大型实验设备的高效统一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实验室人才引进机制,应该进一步加强,实现“有进有出制度,加强科研交流和科研队伍能力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出真正具备科学家素质的人才。
最后,学委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做了总结发言,再次肯定了重点实验室一年来的进步,希望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教育部的新政策,多派博士生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合作研究,提高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学能力,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